卡車對于每個個體司機來說都意義重大,這是他們賺錢的伙伴,也是唯一的盈利工具,工具的好壞自然也就直接關(guān)系到卡友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(zhì)量。
張師傅是一位剛剛?cè)胄袃赡甓嗟?0后重卡司機,今年30歲,2019年轉(zhuǎn)行開啟貨運生涯,算是半路出家。
聊起入行原因,張師傅稍顯羞赧,坦言到:“普通人沒啥本事就開車嘛。”這回答和之前遇到的很多卡友如出一轍,自卑于沒有高學(xué)歷,將卡車司機列為有限選擇中的優(yōu)先選項,透露著無奈,也隱隱透露著對這份曾經(jīng)“榮耀”過的職業(yè)潛意識里的期待。
然而這份期待的達成顯然并不容易。張師傅告訴我,近幾年市場持續(xù)低迷,剛?cè)胄心莾赡昱艿氖呛幽、鄭州固定線,現(xiàn)在則是哪兒有活去哪兒,運送的貨物也不固定,好在自己這輛“歐曼8×4自動擋平板車,什么都能拉”。
“一開始開的別的車,后來換歐曼主要是因為歐曼口碑不錯。”去年5月份,張師傅沖著口碑入手了這輛歐曼EST460馬力自動擋平板車,開了大半年,在實際運營中最大的感受是,“比之前那輛明顯省油了,百公里油耗25L-26L,干這行省油就相當(dāng)于省錢了。”說起車輛的油耗,張師傅的語氣輕松了很多。
同時,張師傅對這輛歐曼車的質(zhì)量也頗為認可,“這車大件比較好,卡車嘛,我們司機主要看中的就是發(fā)動機變速箱這些,反正我開這么久,大件沒問題,小件也沒出過什么毛病。”車輛問題少,進站次數(shù)當(dāng)然也屈指可數(shù),問起對歐曼服務(wù)的體驗,張師傅表示和服務(wù)站的交集少得可憐——“沒修過,只做了一次首保,第二次時間還沒到。”雖然近期都沒有換車計劃,但張師傅可以肯定的是,以后“再買車還會首選歐曼。”
一輛卡車承載的不僅是一車車貨物,更是一個待哺的家庭,越是行情不好時越得擼起袖子加油干,這是很多卡友常掛在嘴邊的,因為家庭收入不能斷。但眼下貨運行業(yè)市場的骨感肉眼可見,即便是擁有一輛趁手好車的張師傅,當(dāng)前的愿望也很實際,“多跑些活,盡早還完車貸,能多存下點錢。”在聊天過程中,張師傅都十分配合、有問必答,對車輛的評價更是有啥說啥,而我從中分明也聽出了一種期待,那種手握利刃的士兵對真正戰(zhàn)場的期待。
過去的輝煌已然過去,未來的豐滿尚需時機,市場風(fēng)云變幻難以左右,但只有在暴雨中生存下來的人才有窺見彩虹的可能。張師傅社交軟件上的頭像是自己和愛人的合影,幸福的模樣我見尤甜,突然想到張師傅的愿望還有另一層意思:給她更好的明天。
驗證碼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