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樣一類人。他們以各大拆遷工地為職業(yè)場所,以廢舊建筑鋼筋為工作內容。他們見證了這座城市里曾有建筑的繁榮與坍塌,在風雨陽光里,他們常年與冰冷的鋼筋水泥為伴,以此成為在這座城市里生活下去的方式,他們被稱為城市淘“筋”人。
鄭州某城中村,曾經是容納多達15萬流動人口的繁華之地,如今正在進行拆遷改造,鋼筋水泥堆積成的工地上,淘“筋”人們正在忙碌地工作著。
一棟十層高的樓體,基本上可以拆出十五噸左右的鋼筋。工人們需要裝滿滿五車,正是有了這些奧馳,解決了最重要的運輸難題。
一整天下來,他們基本上可以收集到兩到三噸鋼筋,將貨車車斗裝滿。
作為拆遷工作中的一環(huán),淘筋人們幾乎走遍了每個城中村的拆遷現場,這些奧馳也伴隨著他們見證城市的每一步發(fā)展。
從遠處看,正拆遷中的工地頗為壯觀。幾臺奧馳顯得格外靚麗。淘筋人自帶車輛,負責拆解、裝車、售賣收集來的鋼筋,工地方根據每天所收集的鋼筋重量向淘筋人支付一定工資。
裝滿車的鋼筋漫出了車斗。奧馳載著一天的收獲,同忙碌了一天的林先生正準備收工回家。
離開工地前,裝滿鋼筋的奧馳需要先行過磅稱重。既是檢驗辛苦一天的成果,也是獲取相應報酬的直接考評標準。
林先生說:“自己帶車的話每天基礎工資兩百,每收集一噸鋼筋有個一百多塊錢的提成,工資日結,絕無拖欠,如此才算對得起這份辛苦了”。
今天林先生收的鋼筋三噸出頭,將結算的六百多塊錢揣到兜里,林先生開著奧馳車,回家······
雖收入不菲,但這里淘“筋”謀生的也都是尋常百姓。奧馳汽車伴隨他們辛苦工作,晝夜交替,晨昏更迭。奧馳汽車承載起每一個客戶的希望,愿每個人都能生有所依,奔向幸福。
驗證碼: